郑贵妃心急如焚,正自为难之间,几个御医就神色恓惶的联袂而来。
这些御医说起来是医官,都是太医院的佼佼者,可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大明,他们这些技术性官员都是“水货”,含权量很低,其实不被看成真正的官员。
“你们来的正好!”郑贵妃满面寒霜的说道,“免礼,直接回话。你们要老老实实的告诉我,皇上若是得知很坏的消息,究竟会如何?”
“不要隐瞒,不要忌讳,我要听真话!”
几个御医一起战战兢兢的在月台上跪下,其中一人惶然禀报道:
“回贵妃娘娘的话,臣等这段时日,数次为皇上诊治,脉象弦急,寸口若新张弓弦,此乃肝肾阴亏、风阳上僭之危候也。若再怒火攻心,臣恐轻则瘫痪,重则崩逝…”
另一个老太医道:“皇上足下虚浮,舌质绛而微颤,血气并走于上,此为大厥之象也…切记避怒,怒则大凶!”
第三个老太医道:“以臣等会诊所见,皇上最忌怒、忧二字。眼下最佳之良药,唯有静心、散步、休养六字。皇帝龙体大亏,气血淤塞,不宜再常年静卧宫殿。”
“臣等建议,皇上暂时不宜过问朝政,而是应该效法世庙,去西苑静养,每日户外活动一个时辰,晒晒太阳,看看花木,钓钓鱼虾,那是最好不过了。”
郑贵妃想了想,似乎下定了决心。事已至此,她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为了皇上龙体,眼下只能先瞒着皇上。
否则,皇上若是真出事,她们母子怎么办?天下人本就不服常洵当太子,要是此时十三岁的常洵继位,怎么镇得住?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投靠南京,会有更多的省支持朱常洛那个杀千刀的!
皇上千万不能有事!
她将手里的奏报递给高寀,“去内阁,告诉阁老和相公们,这些军务大事,就交给司礼监和内阁共同处置,暂时不要惊动皇上。”
“谨遵娘娘懿旨!”高寀也知道事关重大,暂时不能让爷爷知晓,否则爷爷一怒之下龙驭宾天,那他们怎么办?
郑贵妃没有再进乾清宫,而是对几个御医道:“你们跟我去慈宁宫、慈庆宫,去见两宫太后!”
要做这件事,她一个人做不了主,一定要请两位太后一起出面。
郑贵妃先去了慈宁宫,直接去佛堂拜见李太后。
“儿臣拜见母后!母后万福金安!”郑贵妃今日格外的小意。
“这也不是问安的时候啊?为何这当口来看老身?”李太后淡淡的睁开眼睛,手中拨弄着佛珠,像个寻常富贵人家的老太太。
随即她就目光一凛,“可是又出了什么不好的事?”
李太后也是人老成精了,立刻就感知到了不对。
她虽然是太后,但这些年一味吃斋念佛,不问世事。而且郑氏风头极盛,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她(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