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车手将速度稳定他所适应的圈速范围很容易,但是要稳定在指定范围,就会比较困难。
吴轼此时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他必须精准把握车距,让马萨能够在DRS检测点里吃到DRS。
却又不能让马萨过于接近自己。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一直在让乔纳森通报两人的秒差。
得亏通报秒差情况不在TR禁令中,不然就真搞死人了。
当DRS小火车形成数圈后,这个平衡就非常难以打破了。
因为能够形成DRS小火车,就说明后车的优势并非绝对的。
随着时间推移,脏气流对后车的影响越来越大——
引擎过热、轮胎加速老化等等,都会让后车速度慢下来。
除此之外,头车的技术水平以及后车车手们的策略考量,都会让小火车持续下去。
就如同现在的情况,你让汉密尔顿硬超马萨,他肯定是可以尝试的。
但代价呢?
代价是轮胎损耗严重,可能导致位置白白丢给罗斯伯格。
在F1里,进攻是有着昂贵代价的。
汉密尔顿肯定不会这样做。
罗斯伯格强超汉密尔顿呢?
这也是不划算的买卖,毕竟前方是汉密尔顿,不是某些付费车手。
在有DRS的情况下,汉密尔顿还轻易被罗斯伯格超过去了,那很难说是因为大失误之外的情况了。
因此头排四人的位置变得万分稳固,在一停前大概不会有太多变动。
观众们看着DRS小火车觉得无趣。
当转播意识到这点后,给到的前排的镜头少了。
第12圈,里卡多进站换胎,原本第十位的他,发车也出现了失误,名次跌落。
出站后更是落在了阿隆索的身后,位列第13名。
第13圈,Kimi困在霍肯伯格身后太久,选择了进站换胎。
换上硬胎后出来,排在了第十位。
第14圈尾,只见梅奔P房里机械师扛着轮胎就匆忙跑到作业区。
梅奔要进站了?
威廉姆斯这边立马有了反应,纷纷看了过去。
然而等到了进站口,两辆梅奔速度丝毫不减,直接跨了过去。
看来梅奔就是借着Kimi的进站来唬一下威廉姆斯。
威廉姆斯这边松了口气,却迟迟没有作出指示。
甚至于两位赛道工程师都没有跟车手提到这个情况。
他们还在等着策略组的进站决定。
赛道上,两辆梅奔没进站,维特尔却进站了。
法拉利如此早的双车进站一停,不知道是在考虑二停,还是因为车辆轮胎状况实在是不佳。
维特尔轮胎换好,3.3秒的成绩,不算好。
这让维特尔出来后,依然落在了Kimi身后。
第15圈,吴轼继续保持领先,身后依次是2马萨、3汉密尔顿、4罗斯伯格、5霍肯伯格。
6科维亚特、7佩雷兹、8埃里克森、9Kimi、10维特尔。(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