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350章 第一次余学研究结束(1 / 1)

学校正需要苏彤来讲这句话!

下一个发表意见的,直接从系主任跳到了校长那里。他道:“为了做点生意不读书,是蠢人行为。你想想,你们年轻人喜欢余切,喜欢崔建。可是余切仍然在求学,崔建是在文工团进修过很多年的。”

“对学习的态度不认真,最后要害了你们!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之后,辩论赛当堂成了一个端正学风的动员大会。

校方再一次强调“纪律”和“学风”的重要性,并借此推行更严格的管理,从前那些逃课的,不能再以“下海”为由,光明正大的逃课。

效果嘛,勉强算成功。

除了金陵艺术学院,据苏彤所知,其他大学也在做类似的事情。这几年学生的学风,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但这也只是社会风气的一种投射。

学生、教授,乃至于一些研究人员,都被裹挟进去了。这种辩论其实在近十年,发生过很多次,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否则,巴老不可能在回答钱桥小学生的信件时,居然写了三个星期,还病了一场。

巴老敏感而内耗,他很怕作为长者说错了话,最后使学生们误入歧途。

因为没有人能知道未来如何发展,所以没有人能清楚的讲一句:

你们闹够了没有?现在按我说的做!

余切为什么总敢回答这种问题?

起初,苏彤想不明白。他抱着疑问和金陵艺术学院的同学聚会。

这些人对未来感到迷茫,问苏彤:“我将来要怎么做?我是中文系的,我应该去从政,还是追求文学梦想?”

苏彤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他也对前途迷茫。

又有人问:“小苏老师,我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可是,她还喜欢别人,她好像又舍不得我,让我做她的朋友……我应该怎么做?”

苏彤还是不知道。

因为苏彤是个帅哥,他没碰到过这种事情。

还有人想要去留学。这话刚一说出来,就有人反驳道:“《大撒把》讲了,一般人不要去留学!还不如在咱这儿!”

这人说:“那为什么燕大和水木大学,仍然有那么多要留学的?他们都是傻子吗?他们成绩比余切还要好,你以为余切讲的就一定对吗?”

学生争论起来,然后让苏彤来定夺。

“小苏老师,你见多识广,全国都去遍了。你觉得该不该留学?”

“……”

苏彤想来想去,居然还是不知道。他只能模棱两可的说:“你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不要留什么遗憾。”

学生肯定不满意这种回答,他要的是像余切那样直接的讲:你去,或者不去。

但苏彤只能这么说了。

这下,苏彤忽然明白了:

不是那些文学家不愿意回答,不愿意关心人们的生活。而是他们无法关心,他们有自知之明。

文学家一脱离他的小圈子,发表自己的高见(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