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十月中旬,大宁城变得愈发热闹。
四方城门因为要忙活甘薯收获一事,车马进进出出,往来不绝。
这使得不少商贾车马都有了一些停滞,
只能在城门外老老实实等着,焦急万分。
按照大宁城律令,一旦到了丰收之时,城中一切都要为粮食收获让步。
莫说是商贾车马,
就算是运送军械的车马也要老老实实等着。
城北五里处,陆云逸带着一些亲卫走在田间地头。
大地上开垦的沟壑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浓郁的葱绿色。
甘薯秧根茎狭长,只有在末端位置会有一些叶子,
随意一扒拉,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根茎,错综复杂地遍布纠缠在一起,一股青菜独有的香味弥漫。
一旁,农政院的孙菱一副老农打扮,
穿着深褐色、布满泥灰的麻布衣衫,头上戴着褐色的脏污斗笠,脚下踩着布鞋。
脸颊黝黑,沟壑纵横,
与田间劳作的老农没有丝毫差别,
若说差别,可能只有咧嘴一笑时那整齐的白皙牙齿。
他与陆云逸并肩而行,双手背负在身后,笑呵呵地说道:
“陆小子,你弄的这个东西,真是个好宝贝。
看看被虫子啃成了独苗都还没死,真是能活。”
孙菱指了指左右边一块有些特别的地块,
上面的甘薯叶大多被虫子咬得坑坑洼洼,十不存一。
即便如此,这些甘薯的根茎叶依旧葱绿,一股勃勃生机涌了上来。
“孙老先生,这是专门设置的试验田吗?”
孙菱点了点头:
“大宁地界的田很少种,土力十足,相应的虫子也多。
若是不看看这甘薯能在大宁地界有多大的承受力道,日后种起来也麻烦,这叫以小见大。”
陆云逸脸色凝重,对于这种实验毫不吝啬,甚至觉得应该加大力度。
种地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麻烦的复杂学科,
几千年的发展才让百姓、官府堪堪掌控了活苗手段,其中未知还有许多。
他看向孙菱,问道:
“孙老先生,这几个月研究下来,甘薯可以连作吗?”
孙菱有些诧异地看了陆云逸一眼,笑道:
“你小子,知道的还不少,不像北平的粗鄙军伍,以为一个东西种得好就可以使劲种。”
他脸色凝重,继续补充:
“以老夫的推测来看,甘薯长得这么好,这么好种,恰恰不能连作,
这东西太能活,吸收了地里太多养分。
可云南那边已经连作两年,
从他们的消息来看,效果还不错,
没有出现田土破坏以及其他粮食减产的状况。
所以,能不能连作还得再看,
一个物件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长势以及产量。”
“云南来信了?”
“前些日子来了,那时候你正在和城中商贾打得不可开交,便没给你看,
是好消息,比上一次种出的粮食更多,
那么多地匀和下来(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