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时间眨眼而过,京城外丰收景象愈发浓郁,
甚至盖过了京城本身的热闹。
不少京中百姓对于甘薯亩产五石之言都不曾相信,
更不用说时常传出来的八石九石之言。
不少人出城去看,城外官道被挤得满满登登,
灰尘扑扑,像是来了风沙。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
那些横亘于田地间的银白色丝带,并没有这等困扰,
扬起的灰土不能说没有,但也看不到多少。
这让不少人第一次认识到,水泥、混凝土的威力。
就在城外热火朝天之时,
京城内诸多牙行也是一副人挤人、人声鼎沸的模样。
甘薯能不能丰收,百姓们或许不清楚,
但京中商贾看这一日三落的地价,
就知道丰收是必然的!
新沉商行,掌柜周颂站在三楼,
透过中间的巨大空洞,
看着一层人挤人的场景,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在他身旁,几名掌柜轮流禀告成交地价。
从早晨开市到午时,
紧邻京城的地价已经跌了三成,
如此跌幅,周颂是从头看到尾,看得是心惊肉跳!
看着不少员外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
一上午就没了三成,
周颂没来由地感觉到一阵恐惧。
新鲜事物带来的是不确定性,是未知变化,谁也不知道会牵连到什么。
甘薯丰收,地里能种出更多粮食,地价反而大跌。
如此奇景,真是古怪万分。
周颂心中无比庆幸,幸好大人说的话自己听进去了,
早早将地都卖了,要不然
周颂视线挪动,看向门口,
那里站着十几名身穿华贵锦袍的员外,
平日里他们都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模样,看人都用鼻孔看。
今日,却一个个愁眉苦脸,
甚至有人大哭出声,在地上不停打滚,承受不住身家如此暴跌。
“差一点,就差一点,我也和他们一样了。”
周颂暗自嘀咕,轻轻擦了擦冷汗。
作为京中数一数二牙行大掌柜,
见到好地,第一时间是收入囊中,
这些收来的地一些以更高价卖出,一些压在手里。
周颂还拿了一些好地当棺材本,
他是经历过战乱之人,知道土地有多么重要。
乱世之时,任你家财万贯,脚下若没有寸土容身之地,那也是个死。
“跌了,又跌了,三成五!三五成!!”
“老夫一辈子的家当啊!!”
“京城,亡我之地!”
这时,一层一名六十余岁的老者发出一声高呼,仰面向后倒去,
在一阵惊呼声中,砰的一声摔倒在地。
众人只是看了看,便不再理会,
而后继续双目通红地看着前方诸多牌子
周颂也看了过去,这人他记得。
从江西来的富商,这一月来出手频频,
以高价拿下了江宁县不少良田,花费银两超过六万。
因为有溢价采买,如今跌破三成五,
周颂给他算了算,他手中的地现(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