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间眨眼而过,
市易司的韩宜可正坐在衙房里看着手中文书,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各处牙行的热闹消息,他早就收到了。
作为名义上掌管商行的衙门,
即便不能真正掌控,他也得知道这些商行的最新消息。
三日的文书看下来,韩宜可愈发吃惊,
作为都察院御史出身,
查贪腐这一块,他可谓是拿手好戏。
从牙行茫茫多的银钱往来中,
韩宜可察觉到了一个明显不对的地方,
下等地,价格正在源源不断地上涨,为何还会有人卖?
作为市易司的长官,他研习了一些商贸知识。
他发现,一旦价格飞速上涨,
卖方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待价而沽。
所有人都在等着继续上涨,同时心理预期会逐渐增高。
而这下等地所属,大多是一些城中小商贩,或者有些家底的人家。
他们,是最小心谨慎之人,
商品下跌之时不敢买,上涨之时不敢卖。
偏偏现在,下等地源源不断发卖,似是无穷无尽,
这让韩宜可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
他仿佛看到了一双无形大手,隐于水面下浑水摸鱼。
韩宜可拿过今日最新文书,仔细查看,
是今日上午一些牙行的成交字据,乃是从京府衙门所获。
“嘶”韩宜可坐直身体,轻咦一声。
三日来“有价无市”的上等田亩终于有了成交,并且数量还不小,而下等田亩的成交量陡然暴跌。
这一涨一跌,韩宜可眉头紧皱
他在桌上翻找文书,
很快找到了昨日这个时候的成交字据。
这么一看,韩宜可大惊失色。
上等田亩的交易比之昨日上涨了至少三倍,
下等田亩的成交量愈发萎靡,还不如昨日一半。
“难道.是有人买完了下等田,再买上等田?”
“或许.是有人卖完了下等田,再转头买上等田?”
念头一经出现,韩宜可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这几日各处牙行加起来的钱财流动少说也有数十万两银子。
若是有人在下等田买卖中赚钱,那该赚多少?
为何又会买上等田?
韩宜可涌出一个疑惑,从眼前文书上来看,
上等田的价格分明还在继续下跌,
已经到了甘薯丰收之前的四成。
而且,京中最近很乱,
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绪在京中弥漫。
百姓们高兴万分,对于甘薯丰收恨不得日夜庆祝,
而城中商贾员外则愁眉苦脸,
他们又不会挨饿受冻,粮食是否丰收与他们可没多大关系。
反而因为丰收,地价飞流直下,多年积蓄一朝尽毁。
这几日的秦淮河畔,夜夜都有人跳河,
弄得京府派了十余名衙役在旁守候,
一时间在京中广为流传。
这等情绪之下,上等田继续下跌几乎已经成了定局,
若真有一双无形的手,
为什么要赶在这个时候买地?
越想,韩宜可越是疑(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