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大朝会,
当一众朝臣得知辽东要修路之时,所有人都免不了心中震惊!
纷纷出言反对,整个朝廷吵成一片。
尤其是高达四十万两的造价,让一众大人几乎没了体面。
甚至一向默不作声的几位大学士都觉得不妥。
朝会不欢而散,一众大人气哄哄地离开。
不过,到了下午,奇怪的事发生了。
一众大人又对辽东修路一事纷纷表示赞同,上疏对道路赞不绝口。
以六部堂官为首,几乎上了五品的官员都有奏疏送上,
这让大明皇城变得热闹无比,
来来往往到处都是送奏疏的太监。
武英殿内,大臣们更改主意的做法并没有让朱元璋高兴,反而愤怒到了极点。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宽大御案堆积的文书,
眼中都要喷火,如同一条愤怒老龙!
一旁大太监默默低着头,
身子紧绷,生怕有什么差池
武英殿内安静到了极点,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回荡,
“好,好!好啊!茫茫朝廷,都反对迁都,是朕平日里太好了吗?”
噗通噗通的跪地声接连响起,
武英殿内的侍卫、太监、宫女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喘。
朱元璋眉毛竖起,背负双手在上首踱步,
越走越快,心绪也越来越坏!
他看着那茫茫文书,拳头紧攥,青筋暴起。
“逼宫,这是逼宫啊!”
“看看,一个大子都不让花的朝臣,四十万两现在随便花,
是不是只要不修路在关中,怎么都行?”
“荒谬!放肆!”
武英殿被愤怒的声音掩盖,
一众太监恨不得自己没长耳朵,听不到这愤怒之言。
这时,沉闷的甲胄碰撞声由远及近,
武定侯郭英身穿甲胄,手持长刀走了进来。
一眼就见到了散落一地的文书,神情也有些发紧。
“陛下!”
朱元璋猛地转过身,双目圆瞪,血丝弥漫:
“谁,是谁串联的,是谁在背后搞鬼?”
郭英拱了拱手,神情严肃,沉声道:
“陛下,是从兵部开始,
兵部主事齐德希望朝廷将钱财花在关中,不应该在辽东。
而尚书沈溍则直言,
在大明哪里修,都不能在关中修。
此事传出去后,一众大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上疏反悔。”
“反悔?简直荒谬!分明是有人带头,一拥而上!”
朱元璋一脚就将御案踹到了一边,破口大骂:
“这个沈溍,亏他还是十八年的进士,亏他去还是天子门生!
脑子都长到脚后跟去了,蠢,真是蠢!”
武定侯郭英没有说话,眼中若有所思。
但朱元璋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目光冷冽般地直直刺了过去:
“郭英,你说有这种想法的大臣,在朝中多不多?”
武定侯郭英面露苦笑,没有任何隐瞒地实话实说:
“陛下,六部诸多堂官以及各部主事都已经呈上奏折,
若这还不算是多的(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