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宝元年。
作为一力想要抑制武将地位、消灭骄兵悍将的宋朝几人,对这件事早已知晓,但让他们敏感关注的并不是李世民对于降将的大胆任用、对于自身的绝对自信,而是唐军将领们“先斩后奏”的事情。
军队,将领,私自绑人,先斩后奏,这几个词加起来,对于宋朝,那可是绝对的巨大炸弹。
“就算怀疑尉迟敬德有叛唐之心,这些将领又怎可私自绑人?若有怀疑或者证据,应当上报主帅,由主帅再行定夺,这些人乃是僭越之举!”赵德昭有些不快,这实在是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哪怕现在也存在的骄兵悍将的问题了。
发动联想能力的显然不止他一人,赵光美也脸色有些发绿:“这岂止是派系不同,又岂止是怀疑尉迟敬德想要叛唐,分明是想提前解决掉这个可能与他们产生竞争的对象!”
明朝,洪武年。
秦王朱樉道:“这之后,就是尉迟敬德逐渐向唐太宗靠拢,最后成为秦王府要臣了。”他说到这里,突然脑筋一转,“这么说来,这说是唐军内的纷争,其实压根也是秦王府内势力的纷争吧?”
毕竟,陕东道可是差不多算作秦王的自留地。
隋朝,开皇十八年。
看着李世民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不断累积自己的名望和威势,杨坚夫妻二人心生欣赏的同时,更是有些郁郁:他们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这样的?
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儿子们,那是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心烦。
“唐太宗虽年轻,但已经善于把控人心。”杨坚叹道,纵然此时是李渊当政,展现了自己的宽容胸怀和政治手腕,像一块粘合剂把各方势力联系了起来,但唐军中都能够听从李世民的命令,按照他的意愿来行动,这都体现了李世民在唐军之中影响力的提高。
这其中,既有李世民这几次军功的作用,也有他对人心的把控,还有他个人的人格魅力。
【接着,唐军的攻势并未停止。或者说,唐军的攻势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
本来,王世充名下的各州县势力就像是一个散装联盟,结果这时候发现唐朝好像更厉害、王世充眼见要不行了,这些散装各地自然就开始了各自的动作。
十月二十一,王世充的管州总管杨庆投降,李世民命李世勣东出轘辕关带兵接应。
毕竟,管州这地方还是挺重要的,位于洛阳以东,又挨着关键的水上线路通济渠,掌握了管州,差不多就能断掉洛阳与通济渠之间的联系。
而当时的王世充太子王玄应正带着兵马往来于荥阳和汴州之间,或者说,在镇守虎牢关。而发现李世勣的意图后,他自然不可能不行动,但又败于李世勣之手。
同时,李世勣的副将郭孝恪说服了荥州刺史魏陆,魏陆抓了王玄应派去的将领张志举(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