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第50章 行走的钱袋子 (第四更,求首订!)(1 / 1)

九龙塘,思远影业《醉拳》片场。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以及盒饭混合的独特气味。

程龙正在简陋的布景前反复演练一个高难度踢腿动作,汗水浸透了戏服。

导演袁和平紧盯着监视器,眉头微蹙,不时喊停调整。

吴思远站在片场边缘,手里捏着一份刚送来的报纸,脸上带着一丝得意。

报纸娱乐版头条赫然是:糖水大王跨界!陈记豪掷二十万投资吴思远新片《醉拳》。

与陈秉文预热日本、东南亚市场的想法一样,吴思远同样想着在《醉拳》上映前,预热港岛和湾湾的市场。

而陈秉文投资二十万港币,无疑是最好的宣传点。

“糖水大王”、“二十万港币投资”,这样的新闻标题,天然具有吸引读者关注的作用。

于是,再与陈秉文商量后,就有了这篇新闻报道。

“吴生,刚才有电话打过来!”助理阿强小跑过来,低声道,“又是邵氏那边的李制片,问您晚上有没有空喝茶。”

吴思远摆摆手,语气带着点不耐烦:“就说我今晚约了人谈剧本,改天吧。”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以后这种探口风的电话,你看着应付就行。”

阿强点头应下,心里却暗暗咋舌。

自从三天前陈秉文那二十万投资到账,以及那份放弃港台分成、只拿日本和东南亚版权的合同签署后。

在吴思远有意无意的放出风声之后。

吴思远办公室的电话就没停过。

以前对思远影业爱答不理的电影公司老板、制片人,甚至一些独立导演,都像闻到腥味的鲨鱼,纷纷找上门来。

原因无他:一个手握重金、要求古怪,只要海外版权、且似乎对电影圈规则不太熟悉的“外行金主”出现了!

此时港岛电影行业处于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大型电影公司资金充裕,新导演及独立制片人资金短缺。

而且电影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大型电影公司和少数富商的投资。

对于一些新导演和独立制片人来说,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陈秉文这个“糖水大王”的出现,无异于一块从天而降的肥肉。

“吴生,陈生那边真的只要日本和东南亚版权?”

阿强忍不住又确认了一遍,他总觉得这买卖透着诡异。

吴思远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白纸黑字签的合同,还能有假?

陈生是做实业的,想法和我们搞艺术的不一样。

他看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愿意赌一把,我们乐得轻松拿钱拍戏。

至于怎么发行”他耸耸肩,“谁知道呢?也许他另有门路,也许就是钱多烧的。

反正,对我们没坏处。”

他拍了拍阿强的肩膀:“行了,盯着点片场,我去打个电话。”

他转身走向安静的角落,心里却在盘算:陈秉文这笔钱真是及时雨,不(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