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凌佩仪非常详细的把新加坡星洲厂、马来西亚柔佛宏发厂,两个特许灌装厂的技改,以及陈记东南亚分公司组建情况向陈秉文汇报。
陈秉文也将港岛陈记本部,刚刚完成两百万袋劲霸速溶粉的生产对凌佩仪做了通报。
“老板,这真是双喜临门!”凌佩仪的声音带着笑意,透过电话传来。
双喜临门。
陈秉文点点头。
确实,内地订单圆满交付,打通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渠道;
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地的特许灌装厂技改顺利完成,为我们东南亚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产能基础
同一天内,两个战略性项目同时取得关键性胜利,这意义非凡,确实是双喜临门!
他顿了顿,真诚地说道,“凌总监,这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项目,从谈判到落地执行,你全程主导,功不可没。”
“谢谢陈生的肯定!”凌佩仪谦逊了一句,“是总部支持得力,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只是做好了分内之事。”
“你的分内之事做得非常出色。”陈秉文肯定道,“东南亚公司既然已经组建完成,你暂时代理总经理的身份,全面负责起来。
争取尽快搭建好团队,理顺与各灌装厂的协作流程。
这期间,你可以物色一个合适人员作为东南亚分公司的负责人。
这个人选最好是熟悉当地情况,能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的人。
另外,首批‘脉动速溶浓缩粉’很快就会发出,东南亚市场的第一炮,必须打响。”
明白!请老板放心!”凌佩仪的回答干脆利落,随即她话锋一转,显然早有准备,“关于东南亚分公司常备负责人的人选,我目前倒是有一个非常合适的目标,正想向您汇报。”
“哦?说说看。”陈秉文来了兴趣,打开笔记本准备记录下来。
“这个人叫李明哲,新加坡籍,三十五岁。
他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的食品科学专业,毕业后在新加坡本地一家规模非常大的食品公司工作了八年。
从技术专员一路做到市场运营副总监,对饮料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链条非常熟悉,人脉也广。
最关键的是,他对新马一带的渠道网络、消费者偏好乃至政策法规,都了如指掌。
我之前与星洲厂、宏发厂谈判,私下里也咨询过他一些本地化的建议,非常专业且一针见血。”
凌佩仪的介绍里,突出了李明哲的几个核心优势:本地身份、专业背景、大公司经验、熟悉渠道、已有初步接触和验证。
陈秉文看着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心里快速权衡。
凌佩仪看人的眼光他是信得过的,她如此推荐,此人必有过人之处。
李明哲的背景完美契合“熟悉当地、快速上手”的要求,大公司的任职经历更是金字招牌,能极大提升陈记在东南亚合作伙伴眼中的专业形象(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