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新加坡星洲特许灌装厂。
脉动功能饮料生产线正全速运转。
技改后的生产线,吞吐着来自港岛的“脉动”速溶浓缩粉。
经过标准化的稀释、调配、灌装,一瓶瓶淡蓝色的“脉动”饮料源源不断地下线,被打包,装车,运往新加坡全岛及马来西亚的销售网络。
厂长谢国栋看着生产线上跳动的产量数字,脸上难掩激动。
经过钟强带来的陈记技术团队,近一个月的调试,星洲厂的脉动生产线,日产能稳定在十万瓶!
足以覆盖新加坡并辐射部分马来西亚市场。
陈秉文提出的“电影+饮料”深度捆绑策略,在新加坡市场得到了完美验证!
《醉拳》的热度,如同最强劲的东风,将“脉动”瞬间吹入了千家万户。
而瓶装糖水的连带增长,更证明陈记品牌在新加坡消费者心中已建立起强大的认知和好感。
随着《醉拳》在新加坡上映。
新加坡市场捷报频传。
凌佩仪带着李明哲团队,将“脉动”与《醉拳》电影捆绑营销玩得风生水起。
程龙代言的广告铺天盖地,“看醉拳,饮脉动,瞬间回神”的口号响彻新马。
影院捆绑套餐、超市主题陈列、街头试饮,三板斧下去,“脉动”销量节节攀升,单月突破五十万瓶。
星洲厂、宏发厂两条灌装线日夜生产,仍供不应求。
凌佩仪趁热打铁,启动了印尼雅加达、马来西亚槟城市场试点,反响热烈。
陈秉文看着凌佩仪发回的传真,对她在新加坡的成果既欣慰又感慨。
新加坡的成功,验证了“超级IP+精准场景+渠道强执行”模式的巨大威力。
《醉拳》票房与“脉动”销量的双双爆发,为陈记带来了可观的销售收入,更成为陈秉文手中可以复制的战略模版。
陈秉文放下传真,抬眼望向墙上世界地图上北美与日本的位置。
1978年的尾声在即。
过去的这一年,
陈记从深水埗糖水铺到布局全球的食品公司,每一步都踩在刀刃上。
而新的一年,陈记将迎来真正的硬仗。
在北美,在欧洲,在日本。
那里有更成熟的巨头,更挑剔的消费者,更高的准入门槛。
是时候让所有人看清陈记走到了哪里,未来要冲向何方。
想到这里,陈秉文按下内线电话,“阿丽,通知所有部门负责人,12月28日,召开年终总结会。”
1978年12月28日,港岛。
伟业大厦顶层会议室。
长条形会议桌旁坐满了人。
陈秉文坐在主位,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核心骨干。
凌佩仪、方文山、周志远、高振海、钟强、李明、万盈盈、顾永贤、赵刚、伊莎贝拉、阿生等人,以及从新加坡赶回述职的李明哲。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年终特有的气息。
“各位,”陈秉文首(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