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3日,港岛。
伟业大厦顶层办公室。
陈秉文刚处理完几份文件,桌上的电话响了。
“陈生,我是李国伟。”电话那头传来华润李国伟的声音,“王建军先生托我转告你。
为陈记组织的椰浆和芒果等样品已经抵达宝安县站,正在办理通关手续,预计明天下午可以运抵港岛。”
陈秉文听了精神一振:“好!李经理,实在太感谢了!样品一到,麻烦第一时间通知我。”
“没问题,陈生。”李国伟应道。
挂断电话,陈秉文非常高兴的让秘书阿丽,把凌佩仪找来。
这是通过王建军背后的关系,在内地组织的第一批椰浆和芒果原料样品。
这批货意义重大。
陈记的瓶装糖水,尤其是杨枝甘露和椰汁西米露,核心原料椰浆和芒果长期依赖泰国和东南亚进口。
海运周期长,成本高,受天气和国际局势影响大。
台风季港口封闭,原料供应中断的风险始终存在。
即便泰国金象食品已经被陈秉文用糖心资本控股,但是原料供应中断的风险仍然不可避免。
所以,当王建军来访,提出那笔200万袋速溶饮料粉订单时,陈秉文看到的远远不是一锤子买卖。
他看到的,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一个能撬开内地优质原料供应大门,为陈记建立起一条更稳定、更经济、更安全的核心供应链的契机。
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个时间段,想要在内地稳定组织椰浆和芒果等水果作为糖水原料。
陈记自身和王建军背后的单位所能调动的资源与效率比起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如果内地能稳定提供优质原料,陈记的供应链将多一条稳固的腿。
更重要的是,内地原料可以通过铁路运输,速度和成本优势巨大。
而凌佩仪之前一段时间,一直在新加坡负责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和渠道整合。
虽然对内地原料渠道这件事的具体情况知道个大概,但核心的后续落地工作,需要她这位运营总监亲自协调安排。
陈秉文必须把这里面的重要性和她讲清楚。
凌佩仪很快来到办公室。
“陈生,你找我?”
“凌总监,坐。”陈秉文示意她坐下,笑着解释道,“刚接到华润公司李国伟经理的电话。
内地那边,王建军帮忙组织的第一批椰浆和芒果原料样品,明天下午就能送到厂里。”
凌佩仪闻言,脸上也立刻露出喜色:“这么快?太好了!
如果品质合适,我们的原料成本起码能降下一成半,关键是供应能稳定不少。”
“成本倒是其次。”陈秉文摇摇头,神色认真起来,“凌总监,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我一定要借王建军这条线,而不是我们自己派人去琼州、粤西等地直接设点采购?”
凌佩仪略微思索:“我们自己去,人生地不(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