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方便维护和管理的名义,申请划江而治。凌云派在江南,替换光鑫门的所有和青御门的少量矿机;
而在江北,让青域门替换光鑫门和凌云派的少量设备。如此在水烨城全网清除光鑫门的产品,变为只有两家供货的南北分布格局。”
金梓鸣兴奋不已,当即写出未来的规划,翌日一早,拉上陈锐勤去见潘晨安,三人一拍即合,再去见彭东信。
大长老正为青域门跑到分部打小报告而恼火,听众人说得在理,且从长远看,计划对水烨驻点好处多多,遂爽快同意,以此回复分部。
莽汉赶回雷鸣,向大长老汇报,请她发动凌云派在聚星门分部的影响力,推动水烨驻点的规划获批。
滕长老很赞赏这个思路,当即答应。如今的金梓鸣,在她眼中,怎么看怎么顺眼。金梓鸣马不停蹄,回去镇守水烨,以防青御门添乱。
半月后,聚星门分部回函,同意水烨驻点的申请,未来划江而治。莽汉欢欣雀跃之余,亦从青御门的应对受到启发:
“在老沈和我丢单的师云城,青御门只有寥寥数个矿点,完全不符合分部的下文要求,何不以此为由,将其驱逐?”
得到上级的认同后,凌云派在聚星门雷鸣分部和师云驻点双向出击,最终盼来前者的强制指令:
“师云城今后不得新增青御门的设备,原有的矿点,逐步收编。”
青域门这波折腾,不仅没能在水烨反扑,反而损失师云,最终成就莽汉的完胜,总部的奖励很快下达:
“金梓鸣的月供翻番,奖励半年假期。在肖广胜调回总部后,由他接任一队队长。”
半年前,陈志钧调走,表现出色的陈海洋已接管二队,莽汉总算追上邻居的步伐。
金梓鸣胜利班师回朝,这些日子忙于业务,不仅修行有所耽误,就连对伊人的思念,也淡了许多。
他克制去逍遥宗的冲动,决定按照仙子的建议,前往千佛岛和陨石之岛,反正有奖励的假期,还可以顺道看望广亮和一毛。
请假获批后,他去火龙殿分部咨询朋友,“青凡,我准备去东芜洲,你们的总部在那边,给我讲讲那里的情况吧。”
“梓鸣,巧啦,我正好要回去一趟,干脆一起走吧?”
二人一拍即合,研究路线后,当即出发。第一站,先去见一毛,慧觉寺位于东芜洲西南的净辉城,他俩传送三次,方才抵达。
古城内,寺庙、佛堂和经塔随处可见,无论走到哪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佛像。
金梓鸣天生近佛,在城中漫步,细细体会虔诚与澄净带来的明悟,整个人分外空灵。
一毛和尚兴冲冲赶来,“梓鸣,近日遇到瓶颈,总感觉将有喜事来临,不想却是你来了。”
“呵呵,一毛,我给你介绍,这是我的好友,火龙殿的楚青凡。”
二人相互见礼,莽汉继续说道:“一毛,我准备去千佛岛、陨石之岛和战斧城,你是否愿意同去?”
“太好啦,千佛岛是上宗,早想去见识,却一直无缘。我的修行困惑,或许能在那里找到答案,今天我先带你们参观慧觉寺?”
“一毛,这次算了,我有急事,需要赶回火龙殿。五个月后,会与你们在战斧城相见。”楚青凡颇为抱歉。
一毛向师父禀报后,随二人走向传送阵。与楚青凡分手后,他俩启程,前往千佛岛,旅途中,金梓鸣说道:
“一毛,这几个月,你拿‘黑洞锻神篇’的金箔修炼,回程时,我再给你刻画一个更深的黑洞。
另外,从芮颖那里要回一页‘神魂数理空间’,也给你。记住,务必不能拿给第三人观看,这与我的杀招有关。”
又是三次传送,四日后,他俩抵达吴泊城,这虽是一个港口,却香客云集,香火之盛,让人叹为观止。
二人登上一艘大船,行驶约四个时辰,抵达千佛岛。主岛被众多小岛环绕,如众星捧月的璀璨明珠。
岛上有三座青翠山峰,中间高两边低,平时只有千佛岛的门人,可以踏足。接待香客的寺庙在山下,仅在少数几个节日,左右二峰的半山之下,才会向凡人开放。
两人下船,踩在洁白的细沙上,闻潮音与禅钟辉映,心中一片安宁。
走过沙滩,是古木参天的树林,四处可见古刹、精舍、楼台或摩崖石刻,山海风光与神秘佛国自然相融,感觉别具一格。
他们先去主峰的山门,询问方知,伽蓝殿在左峰。穿过竹林和野花烂漫的山谷,到达左侧山脚,莽汉对知客僧说道:
“在下受伽蓝殿主的俗家晚辈所托,前来求见,还请帮忙通报。”
过了一会儿,一名年轻僧人走出。“施主、师弟,我叫印光,殿主在里面,请随我来。”
在和尚的带领下,向山上爬去,伽蓝殿临近山顶,在一间讲法堂内,二人见到定淳罗汉。
定淳年纪虽大,但体型健壮,精神矍铄,看上去宝相庄严,无喜无悲。
对方是大乘境中期的真君,凌云派还没有这个级别的长老,让这位小修很是钦佩。
“见过定淳罗汉,晚辈金梓鸣,他是慧觉寺的一毛,这是叶染衣师姐给我的信物。”
他双手呈上黄沁籽料的挂件,罗汉瞟了一眼,没有伸手去接。“染衣给你的,你就收着吧,你们来见老衲,所为何事?”
“叶师姐知我礼佛,且在武技中用到佛家真言,便建议我来千佛岛。而一毛在修行中也遇上困惑,我俩都想得到您的点拨。”
见老僧微微颔首,莽汉看向同伴,说道:“一毛,你先请教吧。”
“上师,弟子这些年积累一些疑问,苦思不得其解。”
“慧觉寺本是千佛岛的一员,你不妨住下,有什么问题,一一问来。”
“感谢上师,弟子就问了。先顿悟而后渐悟,先渐悟而后顿悟,究竟谁先,小僧时有迷惑。”
“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顿与渐的先后,并非一成不变,领悟之中,即可消除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