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431章 “太傅临朝!”(1 / 1)

朱寅一副理所当然之色,笑道:“一个月之内,云贵二省必然归附南朝,你率军去云南,刚好赶上云贵易帜,你这个新鲜出炉、史上第一份的云贵总督,不就能坐镇昆明了?”

“率军?”郝运来更是一喜,“我还要统军去云南?”

朱寅点头道:“不错。眼下云贵局势复杂,你去云贵当然要带着兵马去。但眼下南朝,能上阵打仗的兵少,精兵更少,可又急需兵马四处镇守。我只能给你五千精兵。”

“五千人?”原本喜悦的郝运来神色一凝,“云贵二省土司密布,情势复杂,就给我五千人?那我去了,怕是一去不回啊。”

朱寅也有点无语,但他实在拨不出更多的战兵了。

南朝究竟有多少可战之兵,这是军事机密,只有朱寅等大都督府的少数人知道,其次也就是兵部尚书、侍郎知道。

眼下南朝有多少可战之兵呢?不算土司兵,总共九万五千,不到十万!

其中,靖海八旗两万,被编为虎卫军的武装商团一万。这三万人是最精锐的主力,也是朱寅和宁采薇的嫡系兵马。

然后就是熊廷弼、毛文龙、曹文诏三人统帅的两万七千明军战兵。这两三万人也是披甲精兵,实力不输北朝九边野战劲旅。

再就是徐小白、宗钦统带的京营和孝陵卫之中的可战之兵,有两万五千人。这两万多人虽是披甲战兵,可比起北朝精兵明显要差一截。

至于江西、浙江、湖广、广东、福建五省,纸面上的兵数共有三十多万大军,听着很不少,可是一半都是空额,在额的也大多数都是战力很差的卫所军,也就是维持治安而已。

真正能上阵打仗的披甲战兵,五省总共才一万多人!当真是触目惊心。

平均每个省,能打硬仗的甲兵只有三千人,还几乎都是巡抚的护军标营!

这些数据,说出来都令人难以置信。

这五个省,人口最少六七千万,可是能打硬仗的披甲战兵却只有可笑的一万多人,不如九边任何一镇!

可见明朝南方的武力,孱弱到了什么地步。这也能解释,为何当年倭寇在东南沿海那么嚣张,缅甸也能吞并小半个云南了。

明军精锐八成都在北方。以至于每次明朝镇压土司叛乱,无一例外都是从北方调兵或者调遣土司兵,以土制土。

而南方的明军(非土司),相比北方一直就是弱鸡菜鸟的存在,很多军士连盔甲都没有,骑兵就更是稀少了。整个南方,明军最大的骑兵建制,也就是千人队。

这当然是朱棣一脉故意为之。

既然迁都北京,军事上就要大弱南方。大明精锐都在九边、京畿、关中,固然是为了防备蒙古,可也为了弱化南方武力,以免南方出现叛乱,丢了钱粮重地。

眼下南朝在朱寅的苦心经营下有了九万多可战之兵,可湖广要设(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