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是织工?那对缫车应该很熟悉了”
在孙延寿面前,是钦州城内外十数个织工行业的jīng英,此番他们得了孙延寿召见,自然是揣了八分小心,因而,在两广总督的面前,他们显得异常拘束。Www!QUaNbEn-xIAoShUO!cOM
别说座位了,他们就连喘口大气的勇气都欠奉,当然了,孙延寿也不是那种迂腐至极的夯货,假若强行让这帮织工坐下去,只怕他们非但不会心存感激,反而会心生猜疑,揣揣不安。
不过,在这偌大的书房里,十多个男女织工垂首而立,动也不动的情形也确实有些怪异。
“回军门,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下大势小人等确实懂些”,说话的是一个稍稍年长的织工,俗话说蛇无头不行,人无领不进,眼下这位老织工就是被推选出来的代表。
在一百年前,也就是明末时期,中国的东部沿海一带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它的代表是雇主与雇员的存在,当然了,这个前提是一定规模的手工作坊的存在。
至于剿车,在宋朝时期,这就.是民间常见的机械,名垂千古的苏轼在他的一曲《浣溪沙》中便有“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之语,这是苏轼外放徐州太守时于元封元年(1078)夏所写的,可见缫车在大宋之普及。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蚕书》中,便对缫车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此时的缫车多为脚踏式,主要分为传动、机架、集绪、捻鞘、卷绕五部分,一直沿用至明清。
后来元朝黄道婆在岭南一带对.剿车进行了一些改进,便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此时,钦州将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下大势府内,孙延寿面.sè一肃,又对众人说道“其实我这里有一样东西,比如今的剿车更好用”,过了许久之后,室内静寂无声的时候,孙延寿又补充道“也不瞒你们,这剿车是我得天仙教诲,夜有所思,才制出的仙物,等闲人却是碰不得的,不过……”
他说到这里,却突然泯紧嘴巴不说话,只留下最后.两个意味深长的文字。
众织工皆不知所云的时候,还是那个被推举出来.的织工机灵,他在心中转了几转之后便利落的跪了下来“军门未来钦州之前,小人一家缺衣少食,如今军门一来,钦州变化迅猛,小人一家也得军门护佑,讨得了几口饭食,小人妻女都对我说,如有机会定要报答军门的大恩大德,便是做牛做马也在所不惜!如今,若是军门不弃,小人愿签身契,为军门鞍前马后”。
清朝这时候,稍微富贵的人家都会有土生土长.的世代家奴,但是,家奴虽然忠诚,可他们受能力所限,有些事情还需要他人来做。
这样一来,富贵.之家乃至皇室贵戚,家中佣仆奴婢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为雇请,而非世代家奴,主家与佣仆奴婢在雇请之前便说好价钱年限,期满自去。朝庭虽然没有明文立法规定,但却也是世俗认可的。
因而,在那老织工拜倒在地之后,其余人等思考一番之后便有几人一同跪下,嘴里直呼“愿为军门效力”。
此时织工多是一些没有田地的无产者,他们就每rì为雇主帮佣为生,不但生计不稳定,而且到了年老之后便穷困无依。因而,除了几个年轻尚幼,或者已嫁为人妇的妇人,其余人等都愿意投孙延寿,为孙家牟利。
略一沉吟,孙延寿便欣然而应,现如今,两广已经被他视作了私产,而那改进的剿车在不久的将来也定会在两广推广,只是在推广之前,他必须作出一个榜样,一个可以发家致富,生财有道的榜样!
片刻之后,那些兴高采烈的织工都三三两两的结伴离去,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孙延寿一个人。
转身而立,正yù到院子里透透气的孙延寿却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军门,那铁炉出铁了!”
“果真?快带我去看”一惊而起,孙延寿一把拉住了前来报信的制造局官员,大步便向外头踏去。
此时,钦河两岸却忙碌热火朝天,在一个硕大无比的石屋内,有一个巨大的烟囱,这烟囱分别接入回转窑和炼铁高炉的底部,为的是让炼焦产生的煤气可以顺着高差和风力的作用,顺利的流往他处。
对于炼铁高炉,煤气是最好的还原催化剂,上料车把焦炭、石灰石和那些木桶里的矿石一起运至高炉顶部,将它们倒入炉内。于是,高炉便开始生产。高炉和回转窑之间用衬着耐火材料的大铁管连接,从高炉里流出的铁水进入高炉和回转窑之间的溶池,在沿着地势把仍然火热的生铁水转移到回转窑,然后再转移到炼钢转炉。就这样,实现了燃料的节约。接着,转炉开始出钢。
这个孙延寿加进去的回转窑很是重要,这是一种能有效地除去了熔融生铁中的杂质的‘搅炼‘法。把熔融生铁放进窑里,利用这个窑的来回转动,加以搅动或‘搅炼‘。这样,通过在熔融体中环流的空气中的氧,除去熔融体中的碳。除去碳和其他杂质后,就生产出比原先易碎的熔融生铁或生铁更有韧xìng的热铁。
后来制造局的官员在请示过孙延寿之后,为了增加加热效果,他们又在铁筒内装上铁链,这样一来通过加热就可以将铁链烤红,权作冷热交换器。
强壮的汉子飞快的奔跑着,他们用推车将热铁运到转炉群中间的一座座加热炉,重新加热之后的铁水经过导流分别流进那些转炉里,底下生着烈火的转炉可以顺利的对铁水再次加热。最后,生产出来的钢水流入放在平板车上的铸模,形成钢坯。
其实等到孙延寿兴冲冲的跑过来的时候,得到的消息却让他沮丧:这竟然不能称之为钢。
孙延寿大惊失sè之下不得不绞尽脑汁的想象冶炼的过程,最后他不得不承认,这番搞出来的东西其实像极了新中国初期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期的土法炼铁,虽说他自己也加了一些独特的想法,但毕竟似是而非,换汤不换药。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炼钢,不但需要各种准确的测量工具和试剂,还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而这些恰恰是孙延寿所没有的。
不过想了想,孙延寿又自我安慰道,不管怎么说,这炼出来的钢铁应比之前的要好的多。
似乎是猜到了孙延寿的心思,一个姓宋的制造局官员便嘴里道“军门莫非以为这钢铁能强过古人?军门若有瑕,不妨看看《梦溪笔谈》第三卷,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jīng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jīng纯者,其sè清明,磨莹之,则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真正的钢铁就像面中的筋骨,揉搓多次之后,粉碎的面粉才会变成面筋。而如今炼钢也像这样,用jīng铁锻炼的话,每次捶打,锤一次则轻一分,捶打过百遍,直到再捶打,而jīng铁重量不变时,才能称之为jīng钢
说到兴头,那宋姓官员又说道“军门,你再仔细看看,今rì炼出的钢铁哪有一点符合书上所说?”
孙延寿虽然执拗,但不代表他愚蠢,虽说被人揭破伤疤很不爽,但他是两广的实权人物啊,又怎么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发火呢,想到这里,他便嘴里道“不知先生高姓?既如此,又当如何补救?”
“不敢称高,小姓宋,家父为宋应星”
孙延寿心头一跳,怪不得这老小子这么牛逼,感情人家老爹就是搞科学的!《天工开物》呀,啧啧,制造局竟然有科学世家的人才,真是太幸运了,想到这里,他嘴里不停“啊,原来是高人之后”。
哪知道宋之行竟然不搭话,只是自顾自的说道:必须重新炒钢,按照百炼钢的方法重炼一遍。
明清多使用的百炼钢工艺是在炒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炼数”来标明钢铁质量的工艺。宋之行拿出自己炼造的一把“五十湅”的钢刀,一刀跺在钢坯上,立时碰出火化,钢坯上面留下一道小口子,而钢刀没有崩口。宋之行接着拿过大锤敲断钢刀,举着让孙延寿看切口,孙延寿瞪眼一瞅,一眼就能明显的看出钢芯里面还是分层的,仔细数了数竟然有四十多层。孙延寿还能说什么呢?其后一切便都依了这位宋之行。
之后钦州炼铁的情景被县府志记载,上书“百炼钢,以钢坯入炉,火烧透红,即出而置砧上。一人钳之,二三人锤之,旁十余小童扇之,其火起,则童子乐 。 计百炼钢之肆有数十,人有数千,一肆数十砧,一砧十余人,rì夜不息,故小童歌声不缀,声闻十数里。蔚为奇观。”。
“叮叮叮”“乓乓乓”孙延寿看着工匠们锻造,明白这“百炼”即是百锻,其中心环节是反复锻打, “一锻一轻”,应是不断去除夹杂,氧化铁皮不断产生并拖落之故,累锻而所见 。
“百炼钢”就是去除夹杂后的一种“纯钢”。从现代技术原理看,反复锻打除了排除夹杂外,还可均匀成分、致密组织,有时亦可细化晶粒,从而极大地提高材料质量。(许慎《说文解字》云:“锻,小冶也。”这是很有道理的。有学者认为“百炼”的中心环节是渗碳,百炼钢是一种渗碳钢;又有学者认为“百炼”的中心环节是拖碳,百炼钢是一种生铁拖碳炼钢,这都是一种误解。正如孙延寿看到的百炼过程中,金属含碳量虽可能有些变化,但此非百炼的目的。)
最后,钦州出产的纯钢命名为钦钢。只不过孙延寿并不打算大量出售,毕竟,这好铁好钢都属于战略物资,若是被jin商卖往北方,壮大了鞑子的实力,那却是因小失大,贪财误事的典范了。
数rì之后,再一次冶炼中,身先士卒的宋之行突然发现炼铁高炉的炉嘴漏水,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如果炉嘴继续漏水,而炉壁继续掉渣的话,每次漏掉大量的铁水不说,好不容易矗立起来的炉体都有可能被烧穿。
危难之际,宋之行显得十分镇静。他把大家分成两个组,一组搬耐火砖,一组和耐火泥。而他自己却毫不犹豫地披上一件浇过水的外衣,冒着上千度的高温,把和好的耐火泥粘到炉嘴上去。一次、两次、三次……外衣袖子烤着了、衣襟烤焦了,他就让人再浇上水;脸和手烤出了许多水泡,他就淋点凉水。经过一顿饭的紧张抢修,炉嘴修好了,炉衬补好了,而宋之行却累得晕倒在炉旁。
闻讯赶来的孙延寿见到了宋之行,又将大大小小的头目近百人招集来,“明天,在高炉旁边再立一个高炉,回转窑也是一样。今后,每一个月就导一次炉,对停下的炉子进行检修。”
接着,孙延寿又对众人说道“切记,人命关天,生死为大,炼钢之事不小,但人命为大,如有危险,诸位定要多多保重,只有人活下来,才会有希望!”
不说那件事之后,孙延寿特意派出人手对制造局的几位官员进行了贴身防护,单说这炼钢的成绩吧。
等到钢炉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孙延寿很是欣慰,他在心里面算了一笔帐:从韶州开采两斤铁矿石,并运到相距数百里的钦州;从茂员开采一斤半的煤运到钦州制成焦炭;在佛山开采少量锰矿和半斤石灰。这四斤原料制成一斤钦钢。而对这斤钢,广西官府只需要支付两百文钱,当然了,算上手工费等,统共也就一两银子两斤钢的样子。
有了钢铁,铁轨的建造就可以提上rì程了,这不,某一rì孙延寿将几幅图纸交给宋之行,不多久他便在钦州见到了两条铁轨。虽然一节一节的铁轨很是粗糙,成本也还昂贵,再加上蒸汽机还没有研制出来,但孙延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的第一辆火车将在东方鸣笛长行的样子。
再说了,即使没有火车,这铁轨的建成也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增加运输量,虽说那铁轨不够平滑,但用作铁车的轨道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有了这铁轨,一个一个妇女或一个孩子能拉起一辆载重数百斤的货车,一头牛马就可以做二十匹马在普通道路上干的活儿。
之后头脑jīng明的矿物司官员在请示了孙延寿之后便把这铁轨引到了佛山开矿,于是,从矿区的高处引下的铁轨一直到了江岸上的码头。由于铁车满载时是下坡,所以并不需要太多人力,这样一来,铁轨就节省了巨大的时间以及金钱。
接连大半月,孙延寿在钦州休整发展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孙望麟所率的定北军也终于回到了钦州。
大军回转,第一件事自然是论功行赏,活着的士卒可以享受物质以及jīng神上的双重鼓励,但死的了呢?
思虑再三,孙延寿终于决定建立一个类似于唐时“凌烟阁”那样的所在,其中,不论官职大小,不问出生贵贱,只写生平事迹,以及其人为汉人大业做了何事。
功绩薄是肯定要有的,长生碑是肯定要立的,至于死后的抚恤,家人的登记在册,这肯定是少不了的。
这时,荷兰人正跟英国佬在海上互掐,而台湾郑经却不知道龟缩在何处,心里面有了什么打算。
至于云南吴三桂,这老小子在孙延寿大败莽依图之后,信心大涨,更是一鼓作气击败了一部清军,只是后来舒恕及时回转,又断了吴军的粮道,这才没让叛军把满人赶回长江以北。
这时,中国的形势是这样的,辽东地区作为满真的发迹之地,龙腾所在,人烟依旧稀少,只是根基甚稳,而察哈尔叛乱的布尔尼已经收敛了近万人马,在草原上跟前来围捕的科尔沁人以及图海捉起了迷藏;山西王辅臣已经打通了通往四川的路途,他与吴三桂两人互通有无,致使满清各个击破的手段难以施展;两广地区已为孙延寿占领,吴三桂的势力地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以及江西一部,虽说多为偏远穷困地区,但声势着为浩大!长江以南,满清现在占有的地盘只是浙江一部、福建一部以及江西一部,若不是舒恕见机的快,与杰书合并一处,只怕满清的势力真要龟缩到长江以北,不敢渡河;至于苟延残喘的耿jīng忠以及趁火打劫的郑经,这二人瓜分了福建以及浙江的大部分地区,整个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若说百姓真的过的舒坦些,赋税越变越少的地区,除了两广,再也没有其他,这也造成了与孙延寿辖区接壤的地方发生大量难民逃难的情况。
一开始多方势力还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可等到逃民的数量超过三十万的时候,他们真的开始慌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要采取措施,却已经晚了。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