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天龙八部中另外三种种族。
天龙八部之迦楼罗
迦楼罗,梵语garud!a,巴利语garul!a。又作加楼罗鸟、迦留罗鸟、伽娄罗鸟、揭路荼鸟。意译作食吐悲苦声。或作苏钵剌尼(梵suparn!i ),即金翅鸟、妙翅鸟。为印度古代神话中,一种类似鹫鸟,性情猛烈的神格化之巨鸟。曾为毗湿奴天之乘物。据云,其生之时,身光赫奕,诸天误认为火天而礼拜之。于佛教诸经典均载有此鸟之名,长阿含经卷十九即谓,金翅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四种,卵生之金翅鸟可食卵生之龙,胎生之金翅鸟可食胎生、卵生之龙;湿生之金翅鸟可食湿生、卵生、胎生之龙,化生之金翅鸟可食化生及其余诸种之龙。观佛三昧海经卷一载,此鸟以业报之故,得以诸龙为食,于阎浮提一日之间可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经律异相卷四十八谓,此鸟所扇之风,若入人眼,其人则失明。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七载,金翅鸟王身长八千由旬,左右翅各长四千由旬。于大乘诸经典中,此鸟列属八大部众之一,与天、龙、阿修罗等共列位于佛说法之会 座。 于密教中,迦楼罗乃梵天、毗纽天、大自在天等之化身,或谓即文殊师利之化身,列位于胎藏界外金刚部之南方。迦楼罗之形像有多种,印度山琦遗迹中之迦楼罗仅为单纯之鸟形,然传于后世之形像则大多为头翼爪嘴如鹫,身体及四肢如人类,面白翼赤,身体金色。
天龙八部之紧那罗
又作紧捺罗、甄陀罗、真陀罗、紧捺洛。意译人非人、疑神,又译歌神、乐神。《玄应音义》卷三云︰‘甄陀罗,又作真陀罗,或作紧那罗,皆讹也;正言紧捺洛,此译云是人非人。’《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8226;374c)︰‘真陀罗,古云紧那罗,音乐天也。有美妙音声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天为妻室也。’ 在大乘诸经中,紧那罗众常列席于佛之说法会中。《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一载,大树紧那罗王(Druma-Kinnara-ra^ja)与无量之紧那罗、乾闼婆、诸天、摩侯罗伽等,共自香山来诣佛所,于如来前弹琉璃琴,大迦叶等叹言︰‘此妙调和雅之音鼓动我心,如旋岚风吹诸树身,不能自持。一切诸法向寂静,如是乃至上中下,空静寂灭无恼患,无垢最上今显现。’ 在密教中,紧那罗为俱毗罗之眷属,位于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中北方第三重;在现图曼荼罗中,外金刚部北方之摩侯罗伽众之北,有二尊紧那罗。俱呈肉色,一于膝上安置横鼓,另一于膝前安置二竖鼓,俱作欲击鼓之势。 ◎附︰印顺〈大树紧那罗王〉(摘录自《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 中国佛教徒,多数都知道有一位‘大圣紧那罗王菩萨’,但不知道‘大树紧那罗王菩萨’。在中国,这位菩萨和■神差不多,是专门管理厨房的,所以在供养时,也有加称这位菩萨名字的。紧那罗原是护法神之一,而所以传说为■神那样的性质,是由于中国向来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座寺庙里,遭到了强盗的抢劫骚乱,眼看就要危害了三宝道场,当时寺里的出家人,都想不出退盗之计。就在这时,厨房里一位伙头师傅,拿了一把大铲子出来,一下子就把强盗都赶跑了;之后,这位出家人也不见了踪影。这就是传说中的紧那罗王菩萨,也就因此和厨房结上了关系。其实,佛经中只是大树紧那罗王菩萨。 紧那罗,是印度语,与龙、夜叉等同属于天龙八部。他是诸天的音乐神之一,与乾闼婆(如山门里面四大金刚之中,弹琵琶的那一位,就是乾闼婆之一)是同一性质;凡是诸天举行法会,都是由他们担任奏乐的工作。为什么称他们为‘紧那罗’?紧那罗译成中文则为‘疑神’,这是由于他们头上长了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有点令人疑惑不定,故名为疑神。紧那罗中的领导者,即是紧那罗王。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大菩萨,现紧那罗王身来领导紧那罗的,即是这位大树紧那罗王。
天龙八部之乾闼婆
作犍闼婆、健达缚、干达婆、彦达婆、犍沓和、干沓和、犍塔和、干沓婆。意译食香、寻香、香阴、香行等。 (一)乾闼婆神︰又称寻香神、香神、香音神、乐神、执乐天。在印度神话中,原是半神半人的天上乐师。在佛教,被列为八部众之一,是帝释天属下职司雅乐之神。依《注维摩经》卷一、《维摩经玄疏》卷五所说,此神常住地上之宝山中,有时升忉利天奏乐,善弹琴,作种种雅乐,悉皆能妙。又,诸经中或以之为东方持国天的眷属,是守护东方的神,且有众多眷属。如《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二〈提头赖吒天王护持品〉载,佛令提头赖吒天王及其子乾闼婆众等,护持阎浮提东方第四分,其下列出般支迦等三十三位乾闼婆眷属之名。 此外,《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此乾闼婆神为观世音示现的三十三身之一。《补陀落海会轨》曾揭示其形像,谓顶上有八角冠,身相是赤肉色,身如大牛王,左定执箫笛,右慧持宝剑,具大威力相,发髻有焰鬘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与《千手观音造次第仪轨》,则以之为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 又,印度人将幻现于空中之楼阁山川(亦即海市蜃楼)称为乾闼婆城(梵Gandharva-nagara,巴Gandhabba-nagara)。佛典中常用此词以形容诸法之如幻如化。如《大品般若经》云(大正8&;#8226;217a)︰‘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大智度论》卷六解释此文云(大正25&;#8226;103b)︰ ‘如犍闼婆城者,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无有实,是名犍闼婆城。有人初不见犍闼婆城,晨朝东向见之,意谓实乐疾行趣之,转近转失,日高转灭。饥渴闷极见热气如野马,谓之为水,疾走趣之转近转灭。疲极困厄至穷山狭谷中,大唤啼哭闻有响应,谓有居民求之疲极而无所见,思惟自悟渴愿心息。’ (二)指欲界‘中有’之身︰多用音译健达缚。中有之身以香为食,故得食香之名。健达缚(gandharva),详称健达頞缚(gandha-arva)。健达(gandha)是接头字,頞缚(arva)系从语根arb而来,有‘行’及‘食’之义,因此译作‘寻香’或‘食香’。一说谓乾闼婆原是好色神,常窥新婚夫妻之闺房,由此神话转化,遂产生此神生而为人子的传说,因此以健达缚为中有之身。 (三)乾闼婆神王︰详称旃檀乾闼婆神王。为密教中守护胎儿及孩童之神。依《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下所载,人诞生之时,有夜叉罗刹常喜啖胎儿,或伤害之,又有弥酬迦等十五鬼神,常游行世间,为婴孩小儿所恐怖。然若有人诵此神王之陀罗尼求之,则鬼神不能侵扰。
注:本资料引用部分网络公共资源,为介绍而用,如有异议,请留言联系